典型案例

经典案例

首页 > 经典案例 > 神经症咨询 经典案例
  • 强迫神经症
  • 来源: | 发布日期:2018-08-09 次 | 人气:4196
  •  

    案例简述:
          这孩子不停地揪手上的死皮、洗手

    望着眼前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清瘦白皙、老是低着头的高个子少年,我不自觉地轻轻叹了口气。

    这个十七岁的孩子住过三次精神病院,治疗他的强迫症。每次治疗有一定效果,可出院不久,就又恢复了老样子。开始是不停地揪手上的死皮,揪得鲜血淋漓,再就是不停地洗手。洗手洗得最厉害时,话最少,脾气也最大。这比洗手,更让他妈妈受不了。洗得不成样子时,家里就送他去精神病院。

    后来转到我这做个人治疗,时间也不短了,可总是好好犯犯。我建议他全家一起来见我,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互动在维持着他的症状。可这一开始就遭到了他妈妈的强烈反对,说他们家庭情况比较复杂,对孩子做心理治疗的事家里人意见不统一,每次都是她偷偷带孩子来,更别说让家里人一起来见我。

    都住精神病院了,怎么还忌讳见家庭治疗师呢?

    咨询经过:
          缺了爸爸的家庭咨询

    没想到,这次咨询一下来了四个人:妈妈、姥姥、姥爷和孩子。奇怪的是,原来知性有礼、干净利索的妈妈一下子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小女孩,在不停地和姥姥解释什么。姥姥昂首挺胸,旁边正襟危坐的姥爷却仿佛置身事外。

    孩子悄无声息地坐在那儿,仔细盯着他那双手。妈妈敏感地说:“你不能那样盯着你的手,一会又该扯了。”姥姥马上出来反对:“孩子本来都好了,就是你这种不停的提醒,让他想起来自己的坏习惯。”妈妈立刻反驳:“还不是你,总是批评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把他逼得没了路,才变成这样的。”我听着话里有话,不知道到底在这个家里,谁把谁逼得没了路。

    我很好奇爸爸去哪儿了。妈妈告诉我,他们本来生活在一起,孩子上中学前,爸爸的单位分了套房子,他就搬过去住了,而她为了孩子上学,一直和父母住一起。周末有时也会带孩子去爸爸那里住两天。如果孩子补课多,爸爸就过来给他们当司机。也不多说话,她让去哪儿就去哪儿,一起吃顿饭就回去了。

    为什么不搬过去和爸爸一起住呢?妈妈有好多理由:上班远、孩子上学远、家里老人不放心等。今天爸爸单位有事忙不开,所以没一起来。

    只是缺了爸爸的一家人,并没有妈妈说得那么难带来,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她感觉一起来很困难呢?




    纠缠在一起的母女

    一家人坐下后,我就完全被姥姥和妈妈那些细细碎碎的争执所占满,小到孩子坐的位置,大到孩子的学业和未来,中间夹杂着很多日常琐事,无尽无休。姥爷笑眯眯地半闭着眼,全不在所有事件之内。在这两个女人面前,我完全没了说话的位置。我一下子理解了姥爷为什么一直不说话,也理解了为什么孩子的爸爸不出现。

    这个家已经全部被两个女人的纠缠所占满。在一起就吵吵,却又分不开。姥爷的麻木、爸爸的逃走,都是他们纠缠的代价,而这个傻傻地忠于妈妈的孩子,却被他们吓得完全不能动。如果孩子不扯手皮、不洗手,也将被这俩女人“赶”到屋外吧?

    原来,我的每一步试图让这个孩子独立出来的努力,都会被他们的力量吸引回去。她们纠缠于彼此,孩子纠缠于症状,都没办法活成自己。

    孩子已经开始撕扯他手上的皮肉。两个争执中的女人被男孩的动作吸引,开始了各种制止,又一轮互相指责开始了。

    “想起你都让我害怕,你盯着我做的每一件事,去批评,我实在不愿回家。”原来,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是妈妈。“谁让你这么大还让我不放心,又生了个让我更不放心的孩子,你以为我不想安度晚年吗?可你怎么能让我放下这个心?”姥姥表现得更委屈。这对不能放手的母女,彼此挣脱拉扯着,却又都不肯放手。

    我问孩子怎么看妈妈和姥姥争执。孩子的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:我没办法看她们,我已经扯不完我手上的皮了。

    “你是在扯你手上的皮,还是在扯你心里的皮呢?”我进一步挑战他。

    “我扯手上的皮,心里会舒服点儿,否则在她们的争执中,我实在不知道把我的心放哪里,好像放哪里都不行,都不对,扯来扯去,反正都是疼。”孩子说得很有意思。

    我进一步问他:如果心不疼了,还会扯手上的皮吗?孩子回应我:如果心不疼了,也许就可以去做些别的事了。那怎样才能让他的心不疼呢?

    孩子的眼泪满是酸楚:无论是她们的争吵,还是爸爸的不回家,都让我没办法不疼,她们吵得让我说不了话,让姥爷和爸爸也说不了话,我实在没办法。

    两个吵架的女人都愣住了,不知道她们听懂了多少。

    经验感想:
          改变家里的互动

    早年因为工作关系,姥爷一直生活在部队,姥姥舍不得自己的工作,就一直带着妈妈一起过,妈妈实际上是姥姥多年的伴侣。谈婚论嫁时,姥爷看中了自己的一个部下,出身农村而家里又没有父母,作为这个家最好的女婿人选入赘了这个家庭。爸爸像这个家庭驻防的战士,始终没有真正进入这个家庭。

    孩子出生后,姥爷离休了,家庭结构有了变化,而这个家里真正的伴侣还是这对母女。男人不能真正的进入家庭,这个男孩就变成了两个女人争斗的工具,多愁善感的孩子完全处于不能动的地位,只有用症状说话了。

    由于姥姥姥爷的年纪太大了,我决定调动这对中年夫妻的力量。建议下次家庭治疗一家三口来就够了。姥姥表示反对,我支持了妈妈,让姥姥的反对无效。

    第二次家庭治疗,爸爸第一次在孩子面前侃侃而谈,孩子也露出了笑容。我相信,孩子的心透进了阳光。

    重新建立这个小家庭的家庭结构,也许是孩子改变的起点。

    随着爸爸的逐渐进入,妈妈也慢慢地从严重焦虑状态下缓解出来,家庭渐渐出现了生机。一段时间后,妈妈主动提出和孩子一起搬回了自己和丈夫的房子。

    我再也没有见过孩子的姥姥,不知道她在没有女儿和外孙的日子里,有没有也和自己的老伴重新建立起了夕阳的甜蜜?

  • 上一篇:抑郁神经症
    下一篇:焦虑神经症
  1. 网站首页
  2. 心理咨询指南
  3. 关于我们
  4. 经典案例
  5. EPA讲座
  6. 培训课程
  7. 新闻动态
  8. 联系我们